当前位置: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林肯润滑泵在安装方面有什么技巧呢?
目录导航 Directory
服务热线
技术支持Article
林肯润滑泵在安装方面有什么技巧呢?
点击次数:1 更新时间:2025-10-25
  林肯润滑泵是向机械设备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核心装置,通过机械能转化实现润滑油或润滑脂的精准输送,具有省油、无污染、免维护等优势,广泛应用于数控机械、机床、风电、轨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车制造及矿山冶金等领域。
  润滑泵通过内部机械结构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,实现润滑剂的吸入与排出。以齿轮泵为例,齿轮旋转时,吸入室容积增大、压力降低,润滑油被吸入;随后油液随齿间进入排出室,容积减小、压力升高,最终从排出口输出。润滑泵公称流量范围为60-585mL/min,最大承压达40MPa,可适配润滑脂和润滑油两种介质。部分高d型号配备油位报警和电气控制功能,支持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。
  林肯润滑泵的正确安装是确保润滑系统正常、可靠运行的基础。安装不当可能导致供油不足、压力异常、泄漏、泵体损坏甚至整个系统失效。以下是润滑泵的标准安装方法。
  一、安装前准备
  核对型号与参数
  确认润滑泵的类型(电动、气动、手动、液压)、额定压力、流量、电源/气源要求、适用润滑剂(油或脂)与系统设计一致。
  检查泵的附件是否齐全(如电机、压力表、过滤器、分配器等)。
  检查泵体
  检查泵体有无运输损伤、锈蚀、密封件破损。
  确认进出油口、排气孔、泄油口(如有)的封堵完好,防止杂质进入。
  选择安装位置
  靠近润滑点:尽量缩短主供油管路长度,减少压力损失。
  便于操作与维护: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加油、检查油位、更换滤芯、维修和读取仪表。
  环境适宜:
  干燥、通风、清洁,避免水、油、粉尘直接溅入。
  温度适宜,避免高温、高湿或腐蚀性气体环境。
  对于电动泵,远离易燃易爆物(除非是防爆型)。
  水平安装,确保泵体平稳。
  清洁系统
  彻d清洁所有油管、接头、分配器和润滑点。残留的焊渣、铁屑、灰尘是堵塞泵和分配器的主要原因。
  使用与工作介质相同的油品冲洗管路。
  二、泵体固定
  使用底座或支架
  将润滑泵牢固地安装在设备底座、机架或专用支架上。
  使用合适的螺栓拧紧,防止运行中振动松动。
  保持水平
  用水平尺校准,确保泵体处于水平状态,特别是对于带有油位视窗的泵,以便准确观察油位。
  三、连接管路
  1、吸油管路(润滑油泵)
  尽量短而粗:吸油管应尽可能短、直,内径足够大,减少吸油阻力。
  避免漏气:所有接头必须密封良好,严禁空气进入。漏气会导致泵吸空、噪音增大、出油量不足。
  禁止吸油过滤器:一般不在吸油侧加装过滤器,以免增加吸油阻力。若必须安装,需使用低精度过滤器且保证足够通流面积。
  油箱液位:确保油箱油位高于泵的吸油口,形成正压进油。
  2、压力/供油管路(所有类型)
  材质选择:根据压力和润滑剂选择合适的高压软管或钢管。
  管径匹配:管径不宜过小,防止压力损失过大;也不宜过大,避免系统响应慢。
  弯曲半径:软管弯曲时保持足够的弯曲半径,避免打折或压扁。
  连接方式:
  使用标准管接头(如JIC、ORFS、NPT),确保匹配。
  在外螺纹上缠绕适量耐压生料带或涂抹密封胶,严禁将密封材料挤入管路内部。
  用手旋入后,用扳手适度拧紧,防止损坏螺纹或阀体。
  3、回油管路(递进式系统或循环系统)
  若为循环润滑系统,回油管应畅通,管径足够,直接回油箱,避免背压。
  四、电气/气源连接
  1、电动润滑泵
  电源匹配:确认电压(AC220V/380V等)、频率与电机要求一致。
  接地保护:必须可靠接地,确保安全。
  线路规范:使用合适线径的电缆,连接牢固,避免虚接。建议通过交流接触器或控制器控制启停。
  防护措施:电线应穿管或走线槽,防止机械损伤。
  2、气动润滑泵
  气源质量:提供洁净、干燥的压缩空气,建议安装油雾分离器和调压过滤器(FRL)。
  气源压力:调整气源压力至泵的额定工作压力范围内。
  连接气管:使用耐压气管,连接牢固。
  五、附件安装
  压力表:安装在泵的出口附近,用于监测系统压力。
  过滤器:在泵的入口(仅限允许情况)或出口安装,保护泵和下游元件。
  分配器:按说明书连接递进式或容积式分配器,确保流向正确。
  控制器/定时器:按电路图连接,设置合理的供油周期和时间。
  六、安装后检查与调试
  目视检查
  确认所有管路、电线连接正确、牢固。
  检查油箱油位是否在“高”和“低”刻度之间。
  手动排气
  打开泵体上的排气螺钉或松开主管路接头,启动泵(短时),排出泵体和管路中的空气,直至出油连续无气泡,然后拧紧。
  空载运行
  不连接负载或打开旁通,让泵在低压下运行几分钟,检查有无泄漏、异响、过热。
  负载测试
  连接完整系统,设定控制器,进行实际供油测试。
  观察压力表读数是否正常。
  检查每个润滑点是否都有润滑剂到达。
  测试自动启停功能是否正常。
  记录与标记
  记录安装日期、调试参数。
  对管路进行标记(如“润滑油”、“压力油”),便于日后维护。